記者及文章:聰@HKFYG │部份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我們成長了。
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水母飼養計劃2.0

《序言》

看著一群群水母在飼養缸內身姿輕盈地自在浮游,配合七彩變色的藻缸燈,感覺煞是動人。但您可曾想過,在這個美麗的畫面背後,蘊藏了複雜繁瑣的生態培育工序,是由有心人經過無數次失敗再累積經驗而成呢?

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於2014-15學年推行學界極為罕見的「水母飼養計劃」,計劃發展至今年踏入第三個年頭,在師生同心努力下,得到了突破性的進步。該項目由前年起動時讓同學作基本水母認識飼養,到去年增加了不同研究項目及成功納入中三校本課程教學內,再發展至今年在校內成功繁殖到不同品種的水母,並將與海洋公園等業界進行有關合作。

三年的堅持著實不易,「讚好校園」邀請到計劃靈魂人物:柏燊SIR(李柏燊老師)及巫SIR(巫嘉明老師)、以及水母研究小組部份同學,與您分享箇中難忘的「水母成長路」。

※圖上:計劃兩大靈魂人物:柏燊SIR(左一)和巫SIR(右一)與部份組員合照。大家運用創意,把中間下方的紅酒櫃改裝,變為繁殖水母的主要儀器

《內文》

兩年不見,熟悉的柏燊SIR和巫SIR,在我眼中仍有著一顆越燒越旺的教育心,再踏入靈風中學生物實驗室,這裡地方依舊,但水母研究發展上卻讓人有股煥然一新的感覺。柏燊SIR笑言,這一切都是師生間長期堅持不放棄下的成果,計劃初期第一年,參與的同學只是認識水母的身體結構,又或是基本的飼養技巧,但經過大家的努力,涉足的層面有了飛躍的進展。

「這兩年我們師生一直致力去發展,鑽研以豐年蝦餵飼水母,會測試如何孵化出最多的豐年蝦;另外,我們連影響水母成長的水質、空間及光源都有研究;同時我們飼養的水母,經過兩年的成長,會孕育出水螅體,我們也學習到如何培育出穩定的水螅體。」



※圖上左:定時留意水母飼養缸內的水溫、光源及空間,讓水母可以健康成長
※圖上右:組員以編更形式每天輪流照顧水母,並仔細記錄牠們的成長數據


從「創意」到「科學探究」

事實上,這裡的水母飼養品種的確新增了不少,師生們亦掌握到當中最珍貴的繁殖技術。當然,研究層面豐富了,硬件必然有所提升,但難得的是,大部份的新設備都是由大家結合創意,再利用有限資源而製作出來的,絕對符合計劃中其中一個「環保」主旨。

巫SIR表示,有關計劃今年重點是大力推廣水母繁殖,由於水母繁殖分為「有性」和「無性」繁殖方法,所以使用的相應器材也特別多,故校方特別設立了一個繁殖室,再把買回來的紅酒櫃改裝,變為繁殖水母的主要儀器。另外,計劃亦得到水母研究專家陳榮邦先生(前海洋公園水母館館長)擔任義務顧問,支援師生們日常處理水母成長的工作。

※圖上左:校內不少水母飼養器材都是由師生自行改裝DIY而成,例如這個「自動餵哺器」
※圖上右:去年學期,水母研究正式成為該校中三校本課程其中一個單元,柏燊SIR與另外一位生物科老師負責編寫教材


「第一年這裡全部器材都是買回來的,但到第二年開始,大家已經開始去製造飼養水母的硬件,例如水母缸及如豐年蝦孵化器,都是我們自己去製作。到了今年第三年,我與柏燊SIR會研發一些坊間沒有,但又可以幫助到水母飼養的器材,例如『自動餵哺器』,它結合了坊間既有的計時器再加以改良,專在學校假期間使用,讓水母在沒人回校的情況下,有關儀器可以自動輸進豐年蝦到缸內,讓水母定時都可以得到餵飼。」



心態最為重要

水母飼養計劃推行至今踏入第三年,現在由同學們組成的研究小組共有九人,職責包括按時間編更作飼養水母及研究工作,另外也會參與其他海洋保育的測試項目。巫SIR補充,在照顧及研究水母成長時,其實有關步驟是不斷重覆的,有些人會覺得很沉悶,又或會問為什麼要這樣不斷做,所以選擇組員的時候,會視乎同學們的心態。

※圖上左:組員正以顯微鏡觀察水母幼體成長情況
※圖上右:組員需定期量度水母的成長進度


「由計劃首年年中至年末,已經是由我們組員去為師弟妹作面試,並挑選合適的同學加入,其實選擇組員的要求與過往分別一直都不大,主要是視乎同學是否願意去付出。我一直深信,只要你有付出,任何領域你都會得到進步,像這裡與第一年情況相比,組員有關知識是深厚了,到現在基於我們有兩年經驗的累積,組員無論在研究或科學探索層次上都高了不少,他們會自己主動找資料及樂於與大眾分享。」





※圖上左:常邀請不同學校到訪作水母培育參觀,藉以推廣環境保育精神
※圖上右:柏燊SIR和巫SIR會組織戶外考察,擴闊同學對自然生態的認識


納入中三校本課程

除了飼養及研究領域外,為了讓校內更多同學從有關項目裡得到啟發裨益,在柏燊SIR和巫SIR的提案下,水母飼養知識得到了校長的同意,成功放進中三級生物科,成為該校校本課程其中一個單元,當中綜合了科學知識、探究、實踐及評估各大元素。課程會透過水母飼養作為一個切入點,不單純粹是知識,還會有不同的相關活動,讓同學有效投入課程。

※圖上:在該校馮瑞興校長大力支持下,水母飼養計劃三年間得到飛躍發展

柏燊SIR表示,課程其中一個吸引點,就是中三全體同學都有機會親身飼養水母。「第一課是研究水母生長條件,然後同學們會開始設計和製作自己的水母缸。同學會把缸帶回課室,自行分組正式進行水母飼養,我與巫SIR則主要量度每班水母的成長進度。」

致力把水母研究推展至常規課程中,就是因為柏燊SIR看到過往舉辦過的坊間水母分享會,均得到理想的反應。他深信水母是一個大眾都喜愛的生物,不應局限於小組層面上,推想如果把這門知識變為課程,會是個很吸引的點子。

※圖上左:柏燊SIR和巫SIR為研究小組添置不同類型的水母飼養缸
※圖上右:自製豐年蝦孵化器


「當然困難是有,其中一個就是編寫教材,因為坊間教科書沒有一套是以飼養水母作為題目,於是我與本校另一位生物科老師合作去進行編寫工作,先設計課程框架,再分工在框架內為每個單元搜集資料,然後根據我們理念製作內容。我們的教材,主要是引發同學對水母成長生態的興趣,以及認識海洋生態,帶出環境保育的重要。」



※圖上左:校園水母飼養及研究計劃本年將會與海洋公園合作,讓同學可以與水母館負責成員交流及實習,並會進行有關研究,撰寫報告。
※圖上右:水母研究小組會到本港學校及社區中心舉行分享工作坊,讓更多朋友明白水母生物的價值


不怕失敗。勇往直前

在一所學校,要教授學生課堂外的知識,在執行上是會有一定程度的困難及壓力,而在學生本身已經相當沉重的功課和考試量情況下,他們更有吃不消的可能。巫SIR衷心感謝校長及柏燊SIR支持這個項目,並願意作出多方的研究嘗試。

「我們勇於在不斷失敗中累積經驗,甚至把水母研究放在中三年級校本課程內,從數據上你可以看到,學生不會因為參與了這個水母研究計劃而成績退步,反而以中三去年生物科成績為例,整體上是進步了。另外,計劃踏入第三年,我們經多年努力,已成功自行繁殖出各類水母,這實在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成果。」



相關資料:

※ 青協「讚好校園」「水母飼養計劃」第一年訪問文章

※ 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網站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

※ 我們的官方Facebook及Youtube,立即「Like」及「訂閱」 !
獲取校園好人好事最新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