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內文:莫梓俊 │序:聰@HKFYG


《序》

「兒童粵劇,不像一般粵劇多說國仇家恨,劇本是原創正面的,創作過程亦 充滿趣味, 我希望透過這類教育,小朋友間能建立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 你們覺得粵劇死板沉悶, 只是從少被傳媒或大眾錯誤渲染所致。」

「你知道嗎?家長告訴我,他們的小孩會以粵劇,作為與祖父祖母的溝通話題,彼此間的家庭關係比從前更親近。兒童粵劇,讓新一輩有機會去了解、去珍惜中國的文化及核心價值,這才是我辦學的主因之一,說到底,我不想小朋友錯失了一些彌足珍貴的東西。」

「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創辦人馬曼霞老師,矢志將兒童粵劇教育植根於香港,12年的堅持,與你分享發展點滴。


─────────────────────────────────────

《內文》

童聲童戲。馬曼霞

小時候對粵劇的印象,僅來自每天卡通片時段前宣傳易的粵劇表演廣告,每天就是不斷重覆《帝女花》的兩句:「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台上」。當時總覺得粵劇是祖父輩的興趣,用字排句艱深難懂,劇情老土落後,早就埋葬於歷史之中。然而走訪「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發現時代在變,粵劇也在變,今日的兒童粵劇早己「飛甩老土」,更有不少的小朋友透過學習粵劇,認識中國文化,以至發展自我。

大者隱於市,「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藏於一棟觀塘工廈之中,配搭著極不「公廈式」的鮮豔色彩和裝飾。當負責人馬曼霞女士跟我們開始訪問時,依稀能聽到隔壁房間所傳來的樂聲以及小朋友的歌聲,房間亦放置了不同的樂器以及印制好的粵劇劇本。無人想到,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是一?粵劇愛好者為了弘揚中國文化而拼博的成果。

一切的源頭,源於負責人馬女士對於粵劇的熱愛。有趣的是,這位粵劇愛好者,可說是屬於大器晚成:「年輕的時候,我和一眾兄弟姐妹都十分討厭看粵劇。可是媽媽喜歡,只有不時買兩張戲票,一張給媽媽,另一張就由兄弟姐妹們中選一個去陪媽媽。」當年的苦差事,怎樣變成今日的終身興趣? 「後來讀大學時候開始接觸中國文學及粵劇,開始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加上我又喜歡中國音樂,粵劇就結合了中國文學以及音樂的元素,結果我就從以往兄弟姐妹互相推讓變成主動去觀摩粵劇的表演,又去旁聽許多中國音樂的課堂,從此就成為一位粵劇愛好者。」

從極厭到極愛,這樣的經歷是否告訴我們其實有許多人都察覺不到粵劇的可愛之處呢?馬女士認為自己的故事令她更能了解到現今人士對粵劇誤解的來源:「誤解最主要是源於『不知道』,粵劇需要人願意走近研究才懂得欣賞,如果只從表面上去看往往就會覺得『很悶』。」除此之外,更多的誤解可能是來自負面的第一印象「很多人對粵劇的接觸都是『歡樂滿東華』中一班總理們的粵劇對唱,有一些可能未到水準,有一些可能只是站著對唱,很容易令青年人有一種『悶』的感覺。」要扭轉這個情況,馬女士認為要由小孩子著手:「相比起中學生,小學生的心智仍在發展,對事物的看法仍未成形,是影響他們對粵劇看法的好時機。中學生則比較成熟,對事情又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要改變他們十分困難。」故此,「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就將機構的方向指向「兒童粵劇」,為兒童提供粵劇訓練。

既是名為兒童粵劇,馬女士表示「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的粵劇訓練無論在劇種類型以及表演形式均與傳統的粵劇表演有所差異。她尤為強調兒童粵劇在劇目創作上必定要符合兒童的成長:「許多的機構都有辯兒童粵劇比賽,卻只是要求兒童唱一般傳統的曲目,內容大多是兒女私情,報仇雪狠,甚至有相當露骨的情節。」相比傳統粵劇曲目,兒童粵劇的劇目是為兒童度身打造,內容仿似童話和寓言故事,除了會有生動的情節、擬人的動植物角色,每個故事背後都必定有人生道理的教訓。除此之外,兒童粵劇協會集中訓練「群戲」,你不會見到小學生們像「歡樂滿東華」般站著對唱,相反,他們的表演將更接近舞台劇,同學們一起在台上表演,熱鬧又有趣。馬女士表示不希望家長誤以為兒童粵劇協會提供兒童粵劇訓練是想訓練小學生們成為明日粵劇之星:「我們都會提醒所有家長不要以為同學們可以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個粵劇高手,而我們亦不是以訓練小生花旦為目標,而是希望透過兒童粵劇作教學作用,讓同學們接觸中國文化,同時發展自我。」事實上,「兒童粵劇」項目是由香港先行提出,亦是現時香港獨有的粵劇項目。

馬女士表示現時有許多學校都將兒童粵劇列入校內的分科課程,讓同學們可以透過粵劇學習到不同學科的知識,例如以中文科會以粵劇講授粵語九音,體育科會教授粵劇的造手、動作,音樂科則會教學生唱粵曲。除了知識上的增長,兒童粵劇訓練加深了同學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認識到自己民族的價值觀及處事標準。更重要的是,透過粵劇訓練,兒童能夠發展自我,學懂處事認真,敢於挑戰難度,尊重自己等精神,幫助兒童的成長。

雖然受限於資源,「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無法為進入中學的同學繼續提供訓練,但許多已經畢業了的同學依然會回來為協會擔任許多粵劇表演的幕後工作人員,馬女士就介紹了一位年僅十三歲的舞台總監,經協會長時間的訓練,每次表演時都負責指揮其他的工作人員,無論是能力還是氣度都遠超同齡孩子。「查篤撐」亦試過和一眾的同學到有「粵劇之鄉」稱號的佛山演出,受到當地市民的肯定,亦大大提高了同學的自信及對粵劇的興趣。

兒童粵劇的定位夾於教育界和粵劇界之間,教育界會認為兒童粵劇應歸邊去粵劇界,認為是一種興趣、課餘活動,粵劇界則持相反意見,認為兒童粵劇像一件教育工具多於表演形式。問到「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對自己的定位,馬女士給了一個肯定的答案:「我們是透過粵劇這種工具對兒童進行教育。」作為教育手法,兒童粵劇為學生帶來知識、文化、甚至是自我上的成長,我執筆之時,亦知道有不少的中學也開始引入粵劇訓練。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廣東粵劇可以「飛甩老土」,重新成為年青人間的興趣?




※「查篤撐」兒粵劇協會過往演出




有關連結:

※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網站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