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文章:聰@HKFYG│部份相片由被訪嘉賓提供

。林德育校長

《序言》

我們說人生如戲,林德育校長的童年,正正恰如粵語長片內的悲慘角色,需要經常面對著不同的生活殘酷。小時候由故鄉福建移居香港,言語不通的他,初到貴境時諸事不順,與家人居住在殘破且品流複雜的木屋區內,每天敲上門的不是「機會」,而是一個個可能讓你萬劫不復的犯罪引誘。

戲劇中苦角色的坎坷身世,要靠編劇導演金筆一揮逆轉命運,而在現實世界裡,你需要遇上伯樂仁士扶上一把,影響林校長一生的一位小學良師,一個小小扶持,令他明白到教育的價值,所謂「學習」,除了追求寶貴的知識外,更重要是自己學懂如何把「堅毅」也掙回來。

走過高山低谷,勵志的童年經歷成為林校長於亞小校園的辦學理念,他致力服務基層學生,做著當年伯樂相同的舉動,就是讓每位小孩自強不息做好自己,要相信眼前的教育。

「我們不應該用『公平』還是『不公平』去形容教育,人出生在什麼的家庭不由自己去選擇,同時教育的機會本身已存在,作為一個接受教育的人,關鍵是能否在老師的指導下去做好學習本份。如果是可以,這已經不是公平與否的問題,而是自己能不能把握到機會的問題。」

要「做最好的我」,要天天向上,林校長始終如一,依然銘記於心。

《內文》

絕非粵語長片的煽情故事,中學時期仍舊居住在木屋區的林校長,便曾經因為顛倒的非人作息生活而染上肺癆,結果導致體弱多病,每天更要服用十多顆藥丸,成為公立診所的覆診常客。「我不想放棄求學的機會,那時朝七晚七是我上學及到圖書館溫習的時間,回家後因為沒地方溫習,我會先睡一會,待深夜家人睡覺後,我才會吃晚飯及再溫習至凌晨三時,然後小睡片刻便梳洗上學,日日如是。」

惡劣的童年居住生活

年幼來港,自身不諳廣東話及英語,也不懂書寫繁體及英文字,要好好享受教育,對林校長來說,這便註定是一條艱辛的路;加上寄居充斥著三山五嶽的木屋區內,每天慣常會遇到縱火、劫案、吸毒及黑社會活動等情景,你除了求神庇佑不要誤入歧途外,唯一可做,就是希望自己盡快可以適應這裡的惡劣生活。

遇上人生伯樂─謝老師

無論生活及學習環境,都把童年的林校長弄致「五癆七傷」,但偏偏卻沒有丟下繼續求學的念頭,主要原因,是遇到一位扭轉他整個命運的老師。「我就讀小學下午校,她是我的班主任謝老師,知道我英文不好,為了幫助我學習,叮囑我每天早上回校坐在她身旁做作業。她會一邊批閱同學的家課,一邊解答我做英文作業遇到的難題,又會替我作默書溫習。」

普通的老師,做著普通的幫忙,這個連謝老師本人到現在仍覺得只是一個無甚特別的小舉動,卻深深影響當年這位小同學。「謝老師的出現及鼓勵,讓我明白到英文原來也不是這麼深奧難明,我要追上進度其實是可以的,她的教學方法由淺入深,我較容易體會到學習上的成功感,願意繼續再求進步。」



※圖左:林校長與同學快樂合照
※圖右:「亞小職業特工」,讓同學體驗工作生活

和諧教育。相信老師的價值

面對香港教育,並不是每個小孩都可以做到遇難越強,得到謝老師的啟迪,再加上自己從前親身求學經歷,林校長於2014年履新成為亞小新任校長後,用了一年時間仔細觀察校園的真正所需,最後矢志為這裡建立和諧民主式的工作環境,一言蔽之,就是一間「有商有量」的學校,歡迎老師給予政策建議,大家在有共識的情況下去做事。

「只有校長想做的校政,是沒有意義,也不會成功。我的經歷告訴大家要相信老師的價值。有老師提議在『亞小職業特工』計劃裡,由校方全數支付所有師生的午膳費,讓他們在工作體驗過後可以一同用膳。我覺得這是一個在校園外難得的師生相處機會,最後決定全力支持。校園的每一事,無論事情大小,希望老師都可參與,我是校長,但不代表做什麼也一定正確,我需要老師們的意見。」



※圖左:中西文化嘉年華
※圖右:同學到幼稚園作賀年表演


「做最好的我」文化

亞小屬本港基層小學之一,部份學生為非華裔、新移民以及特殊學習需要(SEN),由於校內同學來自基層家庭,家庭缺乏培育資源,容易造成孩子受外界影響而變得缺乏自信心。

林校長深信,學校身為培育同學的一個極重要關口,如何給予正確訊息讓同學明白上進、紀律及自我管理的價值是相當關鍵。在亞小,他提倡「做最好的我」文化,在校園活動或專題研習上,無論香港出生、新移民以及非華語的同學,都是一起去參與,鼓勵同學在自己能力可及的範圍,盡力做到最好,並且每天都要求有進步。

「這個理念背後三個方向。一,每一位小朋友都各有特色及長處。二,不用與別人比較。三,只需與自己比較,只需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便可,這是一種上進心。這三個理念,除了提倡給同學,我也會用它來鼓勵老師,意思不是要老師成為全能和完美,而是他們要每天都對自己有要求。」



※圖左:海外交流學習團
※圖右:亞小小食部開張了~


為同學尋找發展資源

在林校長的心目中,「做最好的我」是一種慢慢滲入校園每個角落的文化,學校會籌劃相關課程及活動去配合,讓學生更容易去明白箇中價值。他指出一所中產學校與一所基層學校其中一個最大分別,就是學校不能提供的機會,富有家庭可以提供,例如海外交流活動等,所以學校需扮演著一個極重要的支援角色,才能讓同學專長得以有效發揮。

「我身為一所基層學校的校長,要做的就是尋找資源為學生創造這些機會,現在四至六年級都能到台灣及新加坡等地見識交流。在校內呢?我們15年得到『您想計劃』資助,在學校設立了同學一直夢寐以求的小食部Asbury's Tuck Shop,並交由學生全權打理,我們會有導師作顧問協助。他們在打理小食部所展現出來的能力,時刻力求進步完善的情操,你在課堂上是不會看到,這是一種額外的收穫。」



※圖左:同學們參與聖誕表演
※圖右:亞小特首選舉


分享勵志故事

遇上謝老師這位伯樂,讓自己發現到學習的價值,再憑藉一股永不放棄的堅毅精神,終於成就了現在的林校長。現在每逢周一他都會親自主持早會,偶爾會把自己的童年奮鬥經歷,又或是其他人勵志故事,以影片及相片形式跟師生們作分享,期望同學可以完全自發地做好自己,不用旁人提點,能夠無時無刻自我求進。「雖然每星期我也要為這個早會作準備,但這是值得的,因為我可以同一時間將有關訊息表達給老師和同學。相信潛移默化下,大家都會明白我想表達什麼,以及求進的價值。」

後記:簡單的道理

訪問中,林校長與我分享一段校園小逸事。

「有一位小一同學,每天都很用心地照顧另一位SEN同班同學,無論在班房、操場或圖書館,你都會看到他們形影不離,感情很好。這不是一個老師命令,同學就是由心出發去做,純粹覺得對方需要幫忙便幫忙。」

「看到他們的窩心相處,你知道嗎?這就是我最想看到的教育。」

孩子的青澀純真固然可貴,但重要是你能否體會到當中的尊重和包含。這些價值,跟自身年紀或學識無關,在於你是否願意踏出這一步。

「做最好的我」,一個課本未必能學習得到的簡單小道理。 其實,人人也可以是「小一同學」,人人也可以是「謝老師」。




相關資料: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亞斯理衛理小學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


※ 我們的官方Facebook及Youtube,立即「Like」及「訂閱」 !
獲取校園好人好事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