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文章:聰@HKFYG


從生活中學習。鄉師自然學校




《序言》

走進李靄儀校長的學校,感覺就是那麼迴然不同。

沒有高聳宏大的建築物,亦沒有劃時代先進的電子教學科技,在這裡,沒有校規,只有由全校共同表決出來的「生活公約」要遵守;會看到師生們歡愉地膝足而坐,在石階上同享簡單午膳;更有趣的,是同學們特別鍾愛大自然一花一草,經常有戶外學習,小動物或昆蟲都能成為啟蒙的教材。

這裡一景一物,你或會說與現世城巿的浮華格格不入,趕不上大時代巨輪,然而,他們一直緊貼生活,也融入生活,深信對孩子們最好的教育,未必盡在紙筆墨上,「知識」,其實早已近在咫尺,只視乎你用什麼心態去體會。

「孩子可以從自然中感受到一種領悟,開啟人的新觀感。無論聲味觸感,這是第一步,很多自然材料也可能成為他們創意創作的源頭,再深層次,就是一些啟示性的領悟及分享,令孩子聯通到其他事物,這是從書本中未必能得到的東西。」

為了追趕教育急喘步伐,或許我們忽略了沿路知識好風光,忘了萬物有情,而教育亦是用情的工作,本為天作之合,不應割斷。

鄉師自然學校(鄉師),告訴你如何從生活中學習。



《內文》

鄉師的萌芽

鄉師自然學校(鄉師)由慈善教育團體自然協會於2007創辦,位於屯門新墟井頭上村,屬一間山上學校,自然學校的成立,據李靄儀校長(小雨)說,有關概念早於2000年已出現,透過參與自然協會的大自然體驗活動,她認識了一群與自己理念相近的朋友,他們當中有些是放棄了自己本身工作而回鄉耕作的人;亦有些是活了十多年極樸素生活的人,他們獨特的生活模式及人生態度,讓她得到很大啟發,亦令本身從事了八年社會工作的她,重新反思自己的生命真義。

「我不敢說整個香港教育都是這樣,但事實上有少部份小朋友是被社會忽略的。自己工作上接觸過不少學業有困難的學生,當我知道自然協會的朋友有意辦學,自己便希望用一個較生活的方式與小眾學生每天相處,我希望看看從零到有的感覺(學校),慢慢看學生的成長改變。」

辭退了原本的安穩工作,小雨成為了鄉師的創校老師,主要教授中文科,並在學校獨有的三年一次鄰選制度下(昔日為兩年一次),今年被選為新一屆校長。



若以經濟角度去看,儘管升任為校長,但基於學校資源並不充裕,全校教職員薪酬比坊間同業為低,更別說與昔日安穩工作待遇相比,然而,有些人生決定,並不是可以用金錢去計算的,小雨校長告訴我,七年前已知鄉師的路不會好走,但既然看到了自己「夢」,便不會容易放棄。

『做人,要思考什麼是「理想」,薪金是少了很多,但不致於會生活不到。自己不是物質主義的人,我會消費,但會盡量思考如何明智地消費。』

鄉師的教育

鄉師辦學理念,主要奉行「綠色生活教育」、「小校小班」、「自主學習」及「教師團自治」四個宗旨,學校以小班教學為目標,致力營造家庭式的氣氛,建立民主自立、自然多元的校園生活。

除了辦學大方向外,在細節事宜上,學校會以「生活公約」取代一般校園校規,這些「公約」,都是師生們需要同遵守的合約,而所有「公約」的形成,都要透過「生活會議」,由師生達成共識而產生,當中涉及的議題很廣泛,嚴肅題目如人際關係溝通及選修科的增減;或休閒逸事如沙池及遊戲卡的使用守則都可以討論,在鄉師「生活」,就似活在一個民主小社會般,人人也有決定權,不分高低大小。


※ 圖左:戶外學習─「金秋拾趣行」
※ 圖右:戶外學習─小六探訪龍尾



用「自然」去「開啟」自己

至於課程及考試設計,鄉師會保留中英數及普通話等主要科目,而為了貫徹「綠色生活教育」宗旨,同時會新增其他小學不常見的有生活科,例如召開「生活法庭會議」,透過社會熱門事件讓師生們自由作討論;亦有勞動科及每月一次的戶外學習科,讓同學更能接觸大自然。

「下課後,他們下山已經可以隨便消費,其實沒可能完全淨化一個人,這亦不是我校最初期望及想做的事,我們要保留的,是同學真摯及能表露自己的一面。自然給人一種開闊的感覺,簡單如你望著一個沙灘,有浪有風,可能已經令你有新體會。你可以從自然中感受到一件領悟,開啟人的新觀感。簡單快樂地帶小朋友到大自然遊玩一天,都是他們獨有的體驗。」

※圖左:與同學同到巿集採購蔬果
※圖右:校內小狗染病彌留,師生們留守照顧到最後一刻



同是「有心人」

現時鄉師的營運,主要依靠學生學費及有心人的捐助去維持,資源遠較一般有政府資助的小學緊絀,小雨校長說,鄉師教學團隊的穩定性一直是學校遇到的最大問題,薪金較少是其中因素,另外,校園歷史短,大家都在教學摸索階段,許多同事都因操作環境不熟悉而離去,所以建校初期人手曾大量流失,至近年情況始有改善。『例如什麼是「自主教學」?我們看書或出外觀摩會很多,但到了真實教學現場,會發現有些沒有效,那時會問是自己操作有問題,還是本身理念及工作編配有問題。』

在現今「求學必定求分數」的教育風氣裡,鄉師提倡愉快學習,無礙正在走了一條大相逕庭的路,小雨校長笑言,留在鄉師的人,無論是老師、同學還是家長,都必需是有心人,認同鄉師的教學理念,並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對孩子我們也會有學術要求,但不會定一條線叫「達標」,鄉師不會只看結果,反而看他們對每事的熱誠及成長。我們一、二年級不設考試,因為他們年紀小,不會懂考試是什麼;到三、四年級開始引入中英數及專題科考試,到五、六年級,孩子面對升中,一些科目一定要報考,所以要設考試部分。』

理解與聆聽

在鄉師工作了七年,昔日還是小一生的同學,已經畢業並踏入升中生涯,小雨校長希望每位畢業的同學,可以真正明白自己所需的是什麼,並努力去實踐創造,就如自己當年勇敢加入鄉師一樣,相信自己的夢。而她亦會站在孩子身旁,聆聽和支援他們。「教育工作者有很多層次,但同樣需要都要理解和聆聽。有時候我們會預先有著假設,例如覺得某位小朋友必定是頑皮,但人的轉變可以很快很大,今天和明天的他已經可以很不同。所以,儘管他做錯,但你是教育工作者,所以你要聽,也要教,你要思考要教什麼,要如何讓他有效學習。」


 

 

 

 




有關連結:

※ 鄉師自然學校網站

※ 更多文章、影片及活動介紹